江苏黄新民|家乡“醉美”的风景
2024-03-25 22:47:56
  • 0
  • 0
  • 1

家乡"醉美"的风景

苏州/黄新民


我的家乡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有道最鲜醉美的风景,她不像北京十里长街上的繁华喧闹,不像上海名人阁欧式建筑群新颖独特,也不似春风劲吹柳枝绿,秋后枫叶映山红的自然美,也不是像苏杭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及园林名胜古迹那样令人好奇,更不是家乡最最出名的景观打卡地荷兰花海,而是家乡风力电光、庞杂的钢管塑料大棚、科技含量的无人机、智能化的翻土机收割机,扬谷吹干机、超高多功能脱粒机,还有家门口村镇公交车,光伏电能发电板和桥头堡的霓虹灯,以及老年人晚年收获那满满的幸福和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6年11月,我终结了村医生涯,退休后从苏北漂泊江南苏州,发挥余热,重新找了份发光发热奉献社会的工作。我在一家中医馆凭自己的中医技艺生存在姑苏这个人间天堂。过去曾经有过的那种绝望、失落、无助、沮丧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重操旧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充实着我的思绪,触动我的敏感神经。2020年以后,一场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禁锢了我的行动和思想意识,2023年疫情放开管制后,我连续回老家有几趟,每次到家都踏着灵活的自行车在村子周围兜风,有时要骑上纵横十几里。我离家虽时间不长,但却感觉这里的一切瞬间变得那样的新鲜好奇,遇见了久别重逢的熟人和亲朋,顿感特别亲近、亲切,自己也似乎变得格外年轻心态,思想也仿佛得到了放飞。

妩媚的春光,让我如痴如醉地深爱着我的家乡。记得一次回乡时,发现距离我家约六公里处有一排排高耸云天风力电臂转动着,在风势的助力下,它舞动着长臂不停的向你招手;若无风在静止状态,它又像擎天巨人,岿然不动,在我们古老而年轻的盐阜大地上,时时都能见到它不断给人们创造电力而工作的身影。据说,这风力发电装置不仅盐城的装置率在全国最高占60%,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首次达到全球40%,是全球占有率最多的一个城市,有了它的转着,老爷送来的风就会源源不断给我们创造出生活用电。

那连绵不断的、一片又一片、农业生产上各种用途的钢管塑料大棚,经得起特殊天气的考验。那大棚,远看像层层白云浮动,近看就像藏民和蒙民的蒙古包,从里里面酝藏的是智慧,生长的是生命,期盼的是成功。由于大棚能升温和保温,掀起来又能降温降湿,里面的科学性,为反季节果蔬抢占市场前沿阵地,提高智慧农业的收成,提供了可能,那些错开平常生产期的果蔬能够早成熟,还有那鸡鸭鹅禽类以及各种鲜花苗圃,都能顺应市场,为“三农”唱响主旋律……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是潜藏的大智慧,足以为讴歌时代的人们蕴育出一篇篇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文章。

最夺我眼球的风景,莫过于农村中承包大户农田上飞来飞去的无人机。农用小飞机,它的作用可大了,喷药、播种、撒肥料,样样可为;大户靠它种田,几百亩的作业,虽不说瞬间搞定,却是得心应手,得力的帮手。以前百十亩地打药需要七八十人,现在只需要二三人且毫不费力。农忙时,过去“大寨式”时代的老把式不管用了,而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新农人”,他们靠精湛的技艺,管理小飞机,可以精准施肥、喷药、化学除草,驱赶危害农作物的虫和鸟。

至于农村那些智能化翻土机、收割机、扬谷机等,都是帮助农民种好田的好帮手,什么翻茬、抢天时收割粮食、收割大豆等过去是无法用机械替代的,而现在这些都有了科技的神器。有了这些机械的帮助,农村里能人种田就淡定多了,他们想种多少田就种多少田,收成的粮食不靠天,不愁霉变晒不干,因为现在有了烘干机。2023年我的好友张二夫妇去外地承包了400多亩地,全年纯赚12.8万余元。传统农业过去是用手扶拖拉机、电动机,靠皮带轮带动配套机器,现在只要插上电源摁动开关,那些有类似电视机、空调遥控器,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捏捏按钮,机器就会迅速运转起来。人们从原来的机械化到科技现代化,再到当下智能化,省时省工省成本,缓解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科学发展,国家的好政策,趁我们还年轻为自己兜里多挣的养老钱。”勤劳善良的他说得很真切,我专访的好友,说到这儿他总是把喜悦写在脸上。

说起家门口的村镇公交车,那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观光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加快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步伐,上级党委政府和地方领导做的得民心的大好事。乡邻与我调侃说:“条条马路通北京,想去旅游不费心,再远的路也靠近。早出晚归赏风景”。一首打油诗印证了乡村特色文旅发展的便捷。“润泽科创沃土,流淌金融活水。”持续涌动新趋势、新机遇、新业态,科技报国,为民造福。

新丰镇村落里古街道上的霓虹灯,在我眼里,不亚于北京城里金水桥上的壮观,这里光鲜亮丽,令人叹为观止。茶余饭后,老百姓无不感谢时任原镇党委书记李实业为引水区人民做了一件大实事。该村地理位置特殊,是三县交界通行重要门户。原来已坏的石板拱桥,坡陡下雨路滑,冰天雪地,老人行走更为艰难。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交通出行方便的需求,把原较狭窄的八米旧危桥重新扩建16米的大平桥,考虑夜间人和车通行安全前提下。在桥头堡的两端再装上一段路灯,每根柱上面安装九盏球形宝莲灯。当夜幕降临,36盏宝莲灯像雪莲花竞相怒放。好看极了。与其说为百姓安装照明的路灯,不如说是亮在引水人心里永不熄灭的一束光。

习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只能是大而不强。在祖国神奇的土地上,正孕育着一支科技新型的农民队伍。他们不仅掌握高科技含量,是智能化种田的好手,而且在不久将来,各种高科技种田能亮相的神器都会被有知识、敢打拼、不怕苦的新型农民的所掌握。科技劳动大军队伍蓬勃兴起,已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他们一边把建设美好新农村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边把住宅庭院弄得袅娜多姿、无限靓丽。让人们值得称赞的是,本来,旧时人们过了腊八就是年,可家乡的种田能手们过了腊八却忙的是田。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度春节氛围中时,而在正月初三四时,种田大户们就有人在大棚里辛勤劳动了,真是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好多种田大户和能手深有感慨,过去种田,摸爬滚打几十亩,一年顶多苦个几千元上万元;现在依靠高科技的力量,一年可赚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也有存在。科技的智能化真正调动了农民种好田的积极性。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种田大户们有股自强不息的内驱力,这些普通百姓从内心里感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恩伟大祖国的强大,感恩我们共同走进新时代。

现在地球村,一边是硝烟弥漫,血流遍地,杀气冲天,死伤惨重;一边是岁月静好,人心安定,悠然自得。我们幸运的是生在伟大的中国国土上,生活蒸蒸日上,宜居安享太平,尽情收获家门口的幸福。而我的家乡新面貌还有光伏发电板新能源。现在,大多数人家有小轿车或电动车,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们这里普及,给百姓带来了幸福,人们竭力为明天更美好而勤奋挥洒汗水。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大家都能司空见惯的广场舞、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保健操那都是常态;居家养老,敬老院养老,康复、理疗、养生为一体新模式在我的家乡日渐形成,“吃喝玩乐有去处,欣赏风景随你便。悠哉悠哉过一天,三餐搭配有荤素”。一些中老年人种花栽树植草坪。年轻而时尚的人们搞起了网络直播销售带货,琴棋书画诗酒茶,写诗作文成时尚,与时俱进乐逍遥;农民们把家乡建设的美如画,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触手可及的风景。

农村大自然新鲜空气负离子比城市高,充满长命百岁的气息,当我浏览到村里房前屋后的小花池、大花坛花香时,顿感芬芳宜人; 当我看到村民餐桌上菜肴质量的提高,会无比的欣慰和高兴;当金鸡报晓,东方晨曦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春回大地上,一马平川的盐阜平原广阔田野上,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荡漾,那布谷鸟站在枝头,不停的唱响吹耕曲……独属于农民自己的一片天地,养殖业、种植业比比皆是。望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别墅,不远处传来《谁不说俺家乡好》阵阵歌声在我耳畔回荡,新时代、新农村、新希望使我滋生出家乡难忘、故土难离情感越发炽烈。新年伊始,工作再做,归期再盼。我想,万物很美好,岁岁要珍惜。愿年年都如意,愿岁岁皆平安!家乡的蝶变和文明我感到是最鲜醉美的风景!

 

作者黄新民,男,汉族,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引水村人。出生中医药世家。197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为乡村医生,1978年从事中医公开诊疗,曾医治好本村静脉曲张患者和邻居左上肢丹毒患者……2016年秋退休。其人爱好文学,擅长诗歌散文,2019年被聘为《农民日报》特约通讯员。其后文章散见于《农民日报》、《大江南北》杂志等媒体。在建国70周年之际,一篇征文曾获得国家级期刊二等奖。


编辑:吴耀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