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战友们给我讲当年的战斗故事,联系电话:13813417993
联系邮箱:wuyaoting9999@sina.com
联系QQ:457995680
老山八里河东山战区1078高地前沿观察哨的故事(十三)
--36师防化连一排长王永健讲述他的亲身经历
(二十三)(二十四)……
吴耀庭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分为1979年自卫反击战及老山战役、老山轮战两个主要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之久。而在整个老山战役和老山轮战中,我军的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我军的炮兵能够发挥神威,前沿观察哨是功不可没,这里是首长的眼睛,战区的神经,他们也是我们战场的前沿守护神。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些日子,本人发了篇《跨越时空的生死战友情》文章,讲述了徐州战友尚俊刚在“1·15”战斗中身负重伤,大丰籍战友王俊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留下来陪他一天一夜的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以及尚俊刚一行来大丰看望救命恩人王俊杰的动人故事。故事发表后,被千余名战友传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感动了年届六旬的原36师防化连参战老排长王永健(山东莱阳人),故事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用十余天时间,查阅当年的战斗日记和战斗录音以及战地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不顾自己眼睛酸痛,在手机上用汉语拼音打出20余个小故事,发给我,十分感人,我服兵役时,曾与王排长同一连队,参战时担任文书,王排长故事中的许多人,既是他的战友,也是我的战友,在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把这些动人的故事推出来,是告诫后人,幸福生福来之不易,哪有什么生活静好,是一些人的奉献成就了今天的和平!今天推送第十个30多年前发生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前线36师观察哨一排长王永健讲述的荣立三等功、走过凯旋门等方面的故事。
前几天发表过发生在老山八里河东山1078高地上发生的故事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点赞者众,好评如潮,本文后将附部分揭图,感激大家的关注与点赞!
(二十三)给王排长记三等功
1985年3月底的一天,战斗在1078高地化学观察哨的36师师直防化连一排长王永健下阵地回到连部。
吃过中午饭后,到了连部帐篷里,连部的其他人员都在外面忙碌着,防化连连长刘勇给王排长点了一支烟,开门见山的说“连队给你记功,给你报二等功,我前几天让文书吴耀庭到指挥部把有关数据抄过来,结果因为有其他事情,没有办成,你也听说了,‘红高梁’的事情,指挥部发火了,所以给你报功的事情也给耽误了。你在打掉敌人火箭炮的目标报告,及时准确,当时指挥部徐参谋早就给我说过,1078观察哨报告的敌人自行炮阵地,是火箭炮,给炮兵干掉了,因为当时主要是炮兵起了主要着用。所以——”说到这里,连长顿住了,拉长了的“所以”之后,停了。
这时,王排长对连长说:“连长,我对功与不功没有考虑,也没有想过,还是你上阵地那句话,真的坚持不住了,我就来换你!你每次给我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注意安全,我听后总是感到特别温馨,我现在活的好好的,功我不要,你放心吧!”
连长听后,顿时眉飞色舞,他高兴的说:“好!我就晓得一排长的工作最好做!”就这样,王排长下午在副班长攀永成那里拿了2盘录音带,搭上回阵地的车又来到了1078高地上,继续着他在阵地上的的观察排长生涯。而对连长说给我记功的事情早就抛到脑后去了。
王永排排长说:“我立功的事情,还是在老家休假时,地方武装部送了一个立三等功喜报,直到34年后的今天家里人也没有看到,因为我一直放在柜子里。”
一年后,王排长知道了连队为什么二等功都没有批的原因,但什么原因王排长讳莫如深,并未细说,而这个话题也只能到此为止……
王排长说:“我和我带的战士,我们一道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的作战观察任务,为祖国南疆出力流血,为保卫国家的安宁作战出力,是一个军人最崇高的荣誉和荣光,是最大的功!”王排长认为,通过这场战争锻炼了人,通过了生死观战场考验,一切艰难困苦都在脚下,也为他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通过一年的南疆战场环境磨练,通过一线122昼夜的八里河东山1078高地的战斗,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怕的吗?王永健记住这个过了生死关的特大功!
二十四、完成作战使命凯旋归来
胡耀邦总书记在1985年春节期间视察云南边防前线时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其间,王永健排长所在的陆一军正在参战,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央领导人对这支英雄部队的肯定。
我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战争年代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卫延安的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老一辈革命家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这支英雄部队的新一代,在祖车的西南边疆,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又一次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从1984年12月至1985年5月,我军抗击越军9次团营规模的进攻,102次连排规模的进攻,并进行了4次出击作战,夺回了28个据点,共歼敌5007名,其中毙敌2840名。摧毁敌火炮128门,炸毁敌军车36辆,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弹药器材。
6月12日至14日,昆明军区、南京军区、云南省在文山召开我部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庆功大会。大会宣读了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给我部全体指战员的嘉奖令。中央军委、昆明军区分别给18个单位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318个单位和个人记一等功。授予36师炮团85加农炮连“神炮连”称号。
1985年7月,全体参战部队人员(南京军区1军部,1师,36师,炮9师)顺利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班师凯旋了。“首长同志,36师第一梯队集结完毕,请你检阅,师长蒋文郁。”“辛苦了!”……
军列、专机先后抵达江苏徐州时,市党政军负责同志,12军军长郭锡章、政委刘新增、副军长徐文义、中央江苏省委、徐州市委书记孙家正等分别前往迎接。
每次军列到达时,徐州市歌舞团都在部队就餐休息的短暂时间里,把赞美的歌献给最可爱的人。
军列先后抵达驻地徐州新沂县时,受到中共新沂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夜里来夜里接,日里来日里迎。十里长街十里人,十里鞭炮响不停,整个县城沸腾了!在部队回归驻地的日子里,新沂县城万人空巷,盛况空前。车到郊区,四乡的农民早已等候在大道两旁,夹道欢迎!啊!看着这热烈的欢迎场面,这深情的父老乡亲,怎不叫人心情激动呢?7月19日,参战人员在一片欢腾声中,回到了驻地营区。
王排长说,我们36师到达徐州站,江苏省政府和群众对凯旋归来的子弟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到达营房新沂市,同样地受到当地政府府和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部队回到老部队驻地的营房后,当地新沂老百姓拥军组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各个连队都有慰问小组,洗衣,洗被,理发,帮厨,缝衣服,各种水果,特别是军人到市里商店买东西,店主就是不要钱,这是王排长的切身体会,其实参战只是尽了一个兵的职责,但却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王排长感到太荣幸了!
因为连队第一批休假先安排参战加强人员和已婚的老兵,其实就是间隔几天时间,这样做就不会对车站造成压力,在那个火热七月的中下旬,火车上人特别多,其实在1985年代,公路交通还不发达,没有什么高速公路和轻轨交通,更没有高铁,而普通的火车上都是人挤人。
王排长探亲时和老乡战友陈绍连同座一列火车,当时他们在过道里没有坐位的情况下呆了近20小时才到山东。
陆军第1师、第36师、炮兵第9师,我们一批参战,而我们是第一支内陆凯旋的轮战部队,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我们凯旋的那个场面,过去只能从战争胜利的影片中才可以见到,没有经历过的人,甚至你想象那是假的,其实不然,解放军来自人民,而人民群众拥军是真心诚意的,她们对待凯旋归来的子弟兵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王永健排长说,人民群众欢迎的子弟兵是钢铁般的战士,人民子弟兵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戴,是子弟兵们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陆一军整个参战部队有数百人牺牲,上千人负伤,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36师参战时任排长的王永健今年也60岁了,他见到的大场面也就是凯旋归来那一次!前面我们运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确,在那个时候,是淋漓尽致的真正表现出来了,回想电影资料淮海战役,说是老百姓小车推出来的,老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也非常的感人,但绝没有自己当一回庞大的历史画卷中的人那样令人难以忘怀,令人激动不已,令人心驰神往。
大概半年后,我出差回山东莱阳,赶巧碰上26军参战凯旋,从火车站到军部8公里路,欢迎的人群有5、6万人,当时工厂停工,全体人员参加欢迎队伍,当地群众特别敬佩凯旋的子弟兵,王排长的家住在绢纺厂东社区,那天一出门就被欢迎群众堵了。这个时候,王排长回家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的参战纪念章带上了,维护秩序的人员,立即也给王排长让道了。当时王排长骑的是自行车,到商店买东西,店主还不肯要钱。可见当时群众对参战人员是何等尊敬、何等礼遇、何等高看?而参战人员当时在社会上又是何等受到尊崇?!大家都对这次欢迎凯旋归来,反响很大,终身难忘!
我们记忆深处的老山。王排长告诉世人,当一曲《血染的风采》响彻大地时,它成了家喻户晓、名声显赫的一座名山。到老山去看看,这是活着走下的人长久以来的一种愿望,因为老山这个神圣的名字曾是一代人心目中的丰碑!
那里,有王排长他们参战军人不朽的老山精神;那里,有他们无悔的血色青春;那里,有他们对老山兰的永远怀念;那里,留下了他们此生永久的记忆!近年来,王排长等参战军人一次又一次来到老山主峰和八里河东山船头等古战场,来到地雷前,来到口岸里,故里重游。老山,仍然巍峨地护卫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忠实地实现着自己的誓言。“宁让一腔热血流,不让祖国寸土丢”的老山精神,是当今共和国军人情感的真实写照。那一曲《血染的风采》折射出的是战士们付出的爱。
在老山主峰上,王排长及其战友们穿越堑壕、看猫耳洞、观观敌台,登烽火台,在主峰顶上品猫耳洞的对联,意义远大。这是老山猫耳洞的对联:“硝烟丛中英雄壮举惊天地,猫耳洞里将士精忠映山河”。
曾有人说过,从战场上完全走下来的人不是幸运者,只算是幸存者,这种幸存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战友的生命和鲜血!
什么是战友,王排长会告诉你,战友是值得把生命相托的人,是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替你挡子弹的人,当罪恶的子弹将射向我时,你把幸运的光环戴到我的头上;当飞起的弹片将击中我时,你毫不犹豫地用你的身躯为我做了盾牌。战友啊,我的兄弟,天隔两方的你们此时会否想着我们这些尚活着的人?
风依旧,月依旧,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也依旧,只是不再你牺牲的战友们年青的音容笑貌,当年你们青春的英姿早已融入群山万壑,怎不叫人心神俱碎呢?再唱一首《十五的月亮》,再留一滴思念的泪水,再轻轻的呼唤你们一句:“战友啊,我亲爱的兄弟!”
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就这样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住34年前的那场战争?4月28日,是收复老山的日子,明年(2019年)的4月28日,王排长约了35名战友,还要再次重返老山纪念战友,战地重游!因为王排长知道,4月28日,是一个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日子,那里的一幅幅图片记载和镌刻的都是血与火、生与死;一阵阵炮火,涌动着情与恨,呐喊与回快。没有战时的热血,哪有今日的和平?没有战士的生命,哪有人民的幸福?没有战士的献身,哪有繁荣与安宁?
巍峨壮丽的边关,记录着戍边儿女的英雄业绩,金戈铁马的岁月,铸就了新一代不朽的军魂。这个战斗回忆录,今天就要结束了,但博客主感到,这是一首动人的边塞诗,这是一曲气贯长虹的正气歌,这是一部启迪人生的教科书,这是一座为国戍边的英雄碑!在今天这些故事的背后,我们要记住那些长眠在南疆的军魂,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王排长说,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也是一场艰巨的战争,他们英勇并且骄傲地为祖国作战,他们不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存在于战斗中象兄弟一样,在最需要的时候,彼此相互扶持,他们共同面对死亡,一同接受磨难!博客主想要说的是,我为能够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骄傲,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而和平的生活!
“为抵御侵略,捍卫祖国尊严,我宣誓,为祖国争光,为家乡的人民争光,为牺牲的战友报仇,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当年历经炮火锻炼的王排长,经历了生死关的考验,到了社会上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铮铮铁汉,他不会向任何世俗的东西低头;近年来,王排长和其他战友一道,开展了重访旧地活动,他还不忘初心开展了对战地帐篷小学的援助等活动,以一个参战老兵的名义为支疆作贡献;当年参战的王排长,现在虽然已到退休的年龄,为了搞好光荣的革命传承,他不忘撰写革命故事,让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如今,中华虽强盛,但敌人灭我之心不死,超级强国的强盗们要同中国打精神战,打经济战,打军事战,但中国不会亡,中华永昌盛,这是王排长们告诉世人的道理!因为中国有一大批、有千千万万个、有数也数不清的像王排长这样的军人在!
(未完,待续)
点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