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红包”的感觉真好!
陆新民
右一为作者陆新民(资料图片)
退休后,常住常州。春节前乘高铁回东台老家“采购”,昨天儿子开车回来,带我又回到常州。
今天是除夕,我对爱人说:“对不起,我不帮你忙了,我要把带给周老的礼品年前送给他老人家。”
周老,周长根也。因为我在常州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有机会与周老相识。周老,大丰区西团镇人,16岁参加新四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英勇杀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转业后,高票当选为常州市天宁区区长。离休后,担任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
周长根(文中主人公周老)资料图片
周老十分重乡情。一次活动中,他知道我是东台人后,高兴地说:“过去大丰属于东台,素有‘金东台,银大丰’的说法。我参加过解放东台富安的战斗。我们的部队驻扎过东台街上,东台的鱼汤面真的好吃!”
从这以后,我就与周老成了“忘年交”,我帮助他记录整理革命回忆录,多篇在《东台日报》《铁军》《大江南北》和常州的《龙城春秋》《口述常州》等主流报刊上发表。
周老接收了我带给他的盐城几样土特产,乐呵呵地说:“阜宁大糕,步步高;建湖藕粉圆,清香回味;好,好!”
特别高兴地对他老伴说:“老太婆,东台陈皮酒,给你美容养颜,让你更年轻美丽。”
看到周老拿出一个“红包”,我急了,说:“我今年已经78岁了,又不是小孩,怎么还给我红包?”
周老说:“我问你两个问题,一是你与我是不是盐城老乡,二是你78岁,我多大?”
我说:“我们是盐城老乡。你99岁了,我一直把您看做是我尊敬的长辈。”
“春节长辈要给晚辈送红包。你今天不来,春节后我也要给你。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你不收,对不对?”
周老的老伴说:“你就收下吧,他一个月前,就给晚辈们都准备好了红包。”
“我收,我收。”我接过红包,用手捏捏,蛮厚的,估计好几百,“我只能收一张。”
周老看我态度坚决,“好事成双!拿两张。”
“好的,好的,我听你的。”
与周老分别,我感慨万分。我想到,我上小学那时,特别盼望过春节,因为父母要给我一个红包,里面包着崭新的贰角钱,到了初中、高中,红包里面的钱渐渐涨到几元。到我结了婚,父母说,结了婚就是大人了,不再给红包了。
我和老伴给我们独生子的红包,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到他结了婚,我们也就不给了。
这几年,我们给两个孙子的红包从每人一千元已经涨到贰仟元。
回到家。老伴看到我喜逐颜开,说:“看到你高兴的样子,好像拾了个金元宝。”
“比拾到金元宝还高兴!周老给了我红包。想不到,我78岁了,还有长辈给我发红包!我找到了,找到了小时候春节拿到父母贰角钱红包的喜悦。”
看到老伴似乎不高兴,我赶快说:“周老说,他给的两张,有你的一张。”
老伴接过崭新的一张一百元,笑得乐开了花:“真的想不到,我75岁了,还有长辈送红包,拿到红包的感觉真好!”
作者陆新民(资料图片)
作者简介:陆新民,男,民族:汉,78岁,江苏省东台中学退休教师,现常住常州。
(本文编发:吴耀庭)